Thursday, August 31, 2006

写在9月前夜

作者:XDS|aTeB (Google Camp负责人)



明天将迎来9月,告别8月,这也意味着新学期的来临,更重要的是,离我们Google Camp的正式成立越来越近。



对我而言,8月无疑是最忙碌的一段时光,一方面关于Google Camp成立的一切计划都要在这个月完成,另外一方面,我的硕士小论文必须要在开学以前完稿。所以,时间对我而言是非常的紧张。如何合理,高效的工作,当然是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段时间,我一般都是白天忙于Google Camp的事务,晚上抓紧时间查阅与论文方向相关的资料。虽然忙碌,但过得非常的充实。做有关Google的事情,一直让我充满激情。无论是参加China Code Jam,还是熬夜更新我自己有关Google的BLOG,或者是在同济BBS上和大家讨论Google的话题...Google已经融入我的生活,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所以能有机会负责这次GC的活动,我感到非常的高兴的开心,也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要让Google Camp在同济成功的开幕,需要我在各方面工作上做得更加的仔细,考虑得更加的透彻。我不能让同济众多的GFans们失望,让全力支持我的学院老师们失望。



但很欣慰的是,我们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虽然我们的团队还没有完全建设成型。但目前的团队成员,已经发挥了强大的战斗力。在这里,特别感谢我们团队Juliet和Pacemaker两位同学,和她们一道工作,让我们能顺利的完成了Google Camp预热活动和开幕仪式各方面的策划和文档工作,当然在这里也要感谢学工办的陈老师的协助,让我找到两位非常优秀同学来担任我们GC开幕仪式的主持人。通过这一个月的工作,也让我感受到了我们Google Camp团队齐心协力,热情饱满工作发挥出的那股力量,相信我们在以后会做得更好的,加油!!!

另外,对我个人而言,我的小论文也已经完成,在导师的指导下,已经正式交稿了。恩,能顺利完成这两件事,也算完成了8月的既定目标。



对于即将来临的9月,对我们Google Camp团队而言,是忙碌而值得期待的,我们同济Google Camp的第一个活动将正式拉开帷幕,但有了8月扎实的准备和GC努力的团队工作,我相信我们能做到最好的,让Google Camp的开幕成为我们同济盛大的节日。

Friday, August 25, 2006

Google的两位孩子过生了

作者:Beta (GoogleCamp 负责人)

近期,Google的两位成员过生日了

1999年8月23日, Blogger.com第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现在它已满7岁了。

生日快乐!


2005年8月24日,Gtalk第一次被Google发布。现在它一岁了。
周岁快乐!

不知道这两天大家打开GoogleTalk是否察觉到了呢?左上方的Logo出现了变化,如下图所示。

最后多提一句,Google北京总部的照片,很早就见识过了,不过今天看到Google工程师的标准配置,还是多羡慕的。哈哈,现在自己在实验室的显示器还只是15寸液晶屏。

Google技术人员标准桌面--宽屏20英寸LCD×2+人体工程学键盘&鼠标+ThinkPad×1

如果你还没见过Google中国北京总部的照片,那么到下面这个地址去看看吧。

Google中国北京总部

Monday, August 21, 2006

Google还需要改进吗?

作者:Beta(同济Google Camp 负责人)





虽然自己不属于最先使用Google的先驱,但从01年第一次使用google搜索引擎算起来,也算有5个年头了,从单一的用Google引擎,到现在的Gmail,Google talk,Google earth,...对Google产品的喜爱也逐步提升,几年来,Google产品自身也在不断的进步,不过呢,从目前自己的使用感觉来判断,Google现在的产品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今天我就利用这个机会谈谈自己的一些意见,也算是抛砖引玉了,呵呵.

1.关于Google搜索引擎





无疑搜索是Google最有影响力的产品,很多人已经把搜索与Google等价起来,自然搜索引擎的好坏最值得大家关注.以下几点是我感觉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

(1).多种语言交互搜索(这条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比如我在搜索栏键入中文拼音"zhongguo"后,页面的提示不只是现在的“你要找的是不是中国”);
(2).能实现只输入英文单词(由于自己只学过英文这门外语,所以能实现英语我就满意了)的一部分进行搜索,而不必输入完整的单词(特别是有些特别长的单词,幸好中文字一般情况下没有输入一半的^_^);
(3).搜索能支持汉语更一般的表达,更加生活化的表达(比如输入“今天天气好热呀”,Google会告诉你"注意出行,一小时后你所在的地区可能会下暴雨……"看起来有点夸张了);
(4).能把搜索结果做成RSS或Atom Feed形式(MSN与Yahoo!搜索已经走出这一步了)

2.关于Gmail





用Gmail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感觉有象引擎一样被又一次成为世界第一的趋势。记得Gmail刚推出的时候,我就毫不犹豫的放弃了hotmail,163,因为我深深的被Gmail的优秀特性所吸引。恩,从用了这么久的感觉来说,还是非常满意的.但还是有些自己的几点看法:

(1).使Gmail附件可搜索
(2).将Gmail与Google Reader完全结合
(3).Gmail Chat增加语音功能(不过呢,如果这样的话,Gtalk就没太大必要存在了)


3.关于Gtalk






这个软件我也是用了很久了,刚开始用的时候,感觉是界面很清爽,没有障眼的广告,但不得不说,其影响力与qq和msn相比,还是比较有限,但作为一名GFAN,为了它的前途,自己提几点改进的想法.
(1).与ICQ、MSN、Yahoo!等聊天工具互通(前段时间IBM公司已经在发起各家公司实现这一功能了,不过msn和qq没参加),其实已经可以采用一些插件实现互通,不过还是有些不方便;
(2).Gtalk能进行视频聊天
(3).能记录Gtalk的语音聊天内容(有时还是需要回味一下的);
(4).能实现语音会议功能

暂时就说这三个我经常使用的产品吧,呵呵,相信Google早日都会实现我说的这几点的,让各位Google得更爽更方便.

大家也一定有对Google产品的意见和想法吧,请留在后面吧,让大家可以一道交流。



Wednesday, August 16, 2006

你想与世界上最优秀的程序员同场竞技吗?Google(谷歌)全球编程挑战赛揭幕

作者:Google(谷歌)


中国北京,2006 815Google(谷歌)公司今天宣布被誉为编程比赛的“诺贝尔奖”的2006 Google编程大赛从今天开始报名。这项一年一度的在线编程大赛要求参赛者运用自身掌握的编程技术和创新能力来解决一系列编程难题。本次比赛从本月15日开始接受网上报名,总决赛将于1028在位于美国纽约Google(谷歌)公司工程部进行,进入前100名的选手都有机会赴美参加比赛,Google(谷歌)公司将负担所有选手的费用。



Google
(谷歌)公司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联合总裁李开复先生表示:“Google(谷歌)编程大赛为全世界最优秀的计算机专家提供了一次绝好的国际化的“同台竞技”的机会。Google(谷歌)公司很高兴能为这些优秀的编程人员解决世上最具挑战性的编程问题提供支持,同时,我们很高兴能借此机会让他们了解Google分布在全球的研发中心。”

李开复同时表示,今年初的Google(谷歌)编程挑战赛中国区比赛中,国内选手就已经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卓越才华,大约有13500选手报名参加,中国蕴藏着大量非常优秀的编程人员,他们所展现出的技术能力丝毫不逊于任何其他国家,而且在某些技术方面则显得更为突出。今年的比赛是真正的全球性比赛,中国选手有机会在一个全球化,高挑战的“PK”环境中全面展现中国编程选手实力。

“无论中国选手取得多么好的成绩,我都不会吃惊,因为他们有这个实力。”李开复表示。




Google
(谷歌)编程挑战赛是全球编程领域公认的重要比赛,至今已举办了四届。去年有全球32个国家的超过14500名选手参加了这一比赛,来自波兰的选手Marek Cygan获得了冠军。中国选手有403人参加,7人进入决赛(前100),1人进入前十名,取得很好的成绩。

申请参加Google编程挑战赛的截止日期是96,同时资格赛也将在同一天揭幕。想与世界上最优秀的程序员一绝高下吗?现在起通过www.google.com/codejam2006报名参加比赛吧。




Tuesday, August 15, 2006

Don‘t google me!别找我!

作者:Colt Ma (同济大学Google Camp Group)





在新版《韦氏词典》中,“google”被定义为一个及物动词,意思是“利用Google搜索引擎在WWW上查找(有关人的)资料”。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动词使用的“google”要小写。由于《韦氏》对“google”的定义专指使用Google而非雅虎、微软等的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因此得到了 Google的支持。

此外,《牛津英语词典》在6月15日的升级中也紧随其后将“Google”列为动词,不过首字母保持大写。



但这貌似使Google感到了一些尴尬,在google sth.这一新短语泛滥的时候,其商标保有度却在默默下降。最著名的例子:由于“Aspirin”(阿司匹林)成了一个通用词汇,1921年Bayer在美国丢失了其商标权。这和国内一样,通用词汇在商标注册时会遇到阻碍,比如不能注册"铅笔"牌铅笔或者"TV"牌电视。Bayer的情况和Google很相似,Bayer开发的镇痛药物Aspirin(化学名:乙酰水杨酸)由于药效卓越而成为家喻户晓的词语,但由于其过于流行,Bayer作为其生父已经开始不能再生产“Aspirin”牌Aspirin,因为这是对其他也开始生产Aspirin的制药厂的不公平竞争。也许在类似的顾虑下Google近日向曾经把“Google”当作动词使用的媒体发出了警告信。





Google的发言人说:“我们认为用‘Google’这个词来描述用 Google搜索互联网以及使用‘Google’这个词来描述搜索互联网这两者必须区分开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涉及到一些严重的商标问题。” Google认为,人们在使用这个词时,不应该把它当为一个动词,去“google something”,而是应该把它当作Google本身,“use Google to search something”。

值得注意的是《韦氏词典》联合编辑在收录"google"说过:“名词变成动词是很常见的事儿。Google,在搜索领域的地位也非常显赫,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也习惯了将 ‘Google’作为一个动词来使用。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对新的语言现象作出反应。另外,我们认为没有侵犯Google的版权。”

人言可畏,草木皆兵。这句话现在对Google似乎再合适不过了。



词汇危机中也不止是Google一人在奋战,比如“Band-Aid”商标成为创可贴代名词;“Rollerblade”商标成为轮滑鞋代名词; “Xerox”商标成为复印机代名词;“Kleenex”商标成为抽取式纸巾代名词;“iPod”商标成为数字音乐播放器代名词等等。

商标大战,何去何从?



Sunday, August 13, 2006

我眼中的Google(二)

作者:Pacemaker (同济大学Google Camp管理团队成员)





很早就想写,被人催了很多次了,那我抛砖引玉一下,大家都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嘛(^_^)>

其实我接触Google的时间挺晚的,过去一直用yahoo的,直到02年上网找各个高校的基本情况的时候,才开始用Google,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那以前我上网除了收邮件还做了什么。

虽然4年过去了,Google也推出了很多其他的产品,我还是觉得Google的主打一直是搜索。一开始我还是对一些使用技巧不是很熟,但是能够不出家门找到我要找的东西,真的挺好用的。记得我第一篇5000字的文章基本上都是Google出的资料,恩,记忆深刻。




除了搜索,我记忆最深刻的是Google的那个页面安排,这可能和我的专业兴趣有关。Google的叶面安排很简洁,特别是广告,文本广告能几乎很完美的嵌入所有的网页;而且作为首页上唯一的图形——那个logo也随时在变化。如果谁和我一样,用过2年左右的yahoo这样的搜索,就知道我第一次看到Google时候的惊喜了,yahoo的首页有很多不必要的信息。





对于我们Google fans来说,有这样两年事是不可以不提的:谷歌中文名的发布,对于新技术永远走在前面,Ajax技术的使用。先来说说那个中文名,丰收之歌,挺有本土意味的,记得发布当天,新闻晚报上一个通栏是谷歌中文名的发布宣传——一幅竹子的水墨,很有意味的,欣欣向荣。对于后者,Ajax技术,我不是很了解具体的技术细节,但是我觉得Google坚持的"技术应该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而不是炫耀"的想法很让人称赞呀,这点是难能可贵的,当我们在使用Gmail,Google Earth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标志来提示用户您在使用的技术,Google就是有一种锐意向前但谦虚平和的态度。

但是进军中国的Google似乎有点不顺,希望只是暂时的……

Google的未来,我们共同期待。

Friday, August 11, 2006

我心中的Google

作者:Beta (同济大学Google Camp负责人)






记得第一次使用Google是在2001年底,刚进大学不久,一次在寝室上网,无意间看到一个关于网站的介绍,说这个网站可以搜索你想得到的信息,它的名字叫Google,我是一个好奇心比较强的人,于是就在地址栏中输入了网址,开始了我第一次Google之旅,然后到后面的GmailGtalkGearth。。。越来越多的Google的产品走进我的生活,到现在的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一名忠实的GoogleFan



自己本科的专业是计算机,而当今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必然需要知识面广和信息源充足,我上大学之前并没有什么计算机基础,所以在课程的学习中,必然需要不断补充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无疑
Google就是我最好的助手。当我写程序的时候,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我Google之,网络上有很多编程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他们的文章可以帮助我;当我对某个概念的定义模糊时,Google之,Google就是一本字典;当我需要了解新的技术时,Google之,从而可以不离开座位了解当今最新的技术和IT咨询,Google就可以得到所有的答案,我也就可以自诩为无师自通;甚至刚认识一个人知道他名字的时候我都会去Google一下,看能否查到他的一些奇闻轶事。

Google,就是这么都是一部百科全书,是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得力助手。




Google
是种态度,什么样的态度?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我自己遇到困难障碍总是希望自己解决,不去麻烦别人,在自己实在达不到的时候再向他人寻求帮助,其实也是种能力。记得大学本科刚入学时,一位老师说我们大学的管理相对高中而言很松散,对于各项安排特别是课程安排,可以多关注公寓大厅里和教学楼门口的公告栏,要善于从公开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需要注意一下指示标牌,而不要动则就问人,我们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Google让我们拥有了轻松获得各类信息的可能,也让我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再来写写我心中Google最大的魅力,也许我们见过了太多宣传自己技术有多牛、而上手之后后悔莫及的产品,因此通常会把技术和用户体验放在对立的两面。到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两者都有的产品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我看来,Google的伟大之处便在于将先进的技术和完美的用户体验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从来没有人对
Google技术的先进性保持怀疑,因为它所保有的人才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失去自己的声音,可是我们也从来没有听见过Google大肆宣传自己拥有多么先进的技术,这在国内某些以技术为主导的企业看来有些不可思议——Gmail静悄悄地使用了AJAX技术,但Google从不去宣扬采用的具体技术,让很多人使用了很久都不清楚Google采用了AJAX技术。很显然,Google始终在追求最先进的Web技术,但是却从来没有把技术当成自己的目标。

那么什么才是Google的目标?没错,是用户体验!无论是简约到极点的网站页面,数之不尽的Beta服务,乃至精益求精的应用技术,都是为了追求所有用户能体验到最舒适的过程——让你的用户满意。基本上任何一个曾经长期使用过其服务的用户都能体会到,Google的良苦用心,尽管可能只是推出了一个不太成熟的新服务,尽管可能只是修正了一个小小的bug,尽管可能只是设计了一张节日专用的logo,用户都能乐在其中。

Google真的是家很奇妙的企业——热爱技术的人,可以研究它的技术;即使不懂技术的人,也能够体验到完美的服务。这样的企业,有什么理由不去喜欢它?

最后,用一句话来诠释GOOGLE独特的魅力吧:


关于Google Camp



我养成了现在每天都了解
Google新闻和消息的习惯,包括去一些新闻网站和一些论坛(Google黑板报就是我常去的地方)。我乐于去研究Google文化和技术,也经常写一些关于Google的日志,可以说Google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我觉得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这几年我在使用Google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和我一样喜欢Google的同学,也发觉周围的同学对Google同样充满热诚,那么为什么不把这些同学组织起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呢?得知Google公司准备在大学里设立Google Camp的消息后,让我感到非常兴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于是我邀请了几位同学和我一道开始准备Google Camp的成立工作。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把 Google 独特的创新文化带到严谨求实的同济园中










Thursday, August 10, 2006

我们的理念

作者:sunwind (同济Google Camp管理团队成员)



Touch Google, Touch Future.

这是我们的愿景,也是TongJi Google Camp (TJGC)的口号。我们要把TJGC变成Google 和同济学子之间的一个纽带。Google一直代表着创新式的服务,代表着对未来的探索;Google的每一项技术和产品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特殊体验。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这种愉快的体验带给所有的同济人,让大家了解Google,感受Google,和Google一道探寻未来。。。






笔记本开通了!

作者:GC.tongji Google Camp Blog管理员)

在我们的Google Camp即将成立之际,我们的Blog首先开通了,这个地方将记下同济Google Camp成长的点点滴滴,并且记下我们的同学们与Google的故事,使用Google的心得体会,对Google和GC的设想和建议。。。
总之我们很高兴看到同济Google Camp的博客网志能够开通。这也给关心我们俱乐部、关心Google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直接了解我们的窗口。希望各位常到我们的blog看看,我们也将努力把同济GC的最新情况,通过日志的形式展现给大家。
欢迎各位向我们的笔记本投稿,Google Camp笔记本将成为你我记录心中Google的共同园地。
来稿没有体裁的限制,只要是你的原创作品,都有机会成为我们发布的作品,与所有的同济GCer共同分享你的故事和心得。
地址:GC.Tongji@gmail.com

Wednesday, August 09, 2006

Google中国总裁李开复访问录

昨天Google中国公司总裁李开复教授在上海举行了小型媒体会,开复教授对Google中国未来的发展计划以及战略进行了展望以及阐述,帮助我们深一步了解了Google在中国的推广以及现有部署。

1.Google:人才为重

Google正式进入中国已达9个月,在这9个月中,Google中国在人才招聘上获得了破记录的成绩--首批招聘便获得了80名本土工程师人才,与Google总部调拨人员组成了100名工程师的产品开发团队。

这100名工程师组成的技术队伍将由来自Google总部的6名资深项目负责人带队,将集中精力于Google本土产品开发,获得本土化核心竞争力。

继北京、台北之后,Google也将在上海建立研发团队,建立上海Google工程研究院。新上海工程研究院将和Google全球开发部门采用相同的放权式管理,拥有进行本土自主创新研发的权力。

Google中国十分注重人才吸收和培养,开复明确表示,只要有优秀的人才,Google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Google也将努力为加入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

开复透露,Google中国将联合北京、上海、台北三地研发团队,在半年内推出实质性开发结果,展现中国本土科研力量的成绩。

2.Google:三维搜索

Google的核心搜索技术早已受到业内的肯定和推崇,包括MySpace在内的门户级网站都在积极和Google合作,采用Google的搜索引擎技术进行服务优化和改进。

Google未来搜索技术开发将在两个层面上进行着重突破:

A.从一维到三维:众所周知,我们目前使用的搜索是一维的,而现实世界是以三维形式存在,对于信息获取者来说,如何通过关键词获得平面文字、时间以及空间信息组成的三维信息将成为未来搜索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Google英文版已经在三维信息相关性方面获得了初步进展。

最简单的例子:在Google英文版中查询university of toronto(多伦多大学),除了常规搜索结果,Google还能自动提供包括地址、电话、传真等在内的常用多维相关信息搜索结果。Google中国也将致力于将这一技术优化并应用于中文搜索。

B. 六度空间理论:Google已经提出了自己的CCC发展策略--Community(社区)、Communication(沟通)、 Collaborate(合作),根据六度空间理论,将把现有的人-信息查找模式推进到人-信息-人互动搜索架构。让信息数据结构更加智能化,架构化。

在中文搜索方面,Google中国已经在进行中文-多国语言转化搜索开发,你将可以直接输入中文来获得英文关键词的搜索结果。

3.Google:硬件领先

Google目前绝大多数搜索服务器由Google科研人员开发设计,构建完成的超级计算机机群是Google成功和发展的基石。

Google每个机群拥有数万CPU,每天数亿次查询处理能力,能够提供10000 Tera Byte级别存储空间,一个机群便能存储200个今天的互联网--这也直接为Google Earth、Gmail提供了诞生和成长的摇篮。

目前Google尚未在中国本土部署服务器机群,但是随着Google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服务器机群本土化已成为必然。
4.Google:Not Be Evil

Google最著名的座右铭之一--You can make money without doing evil。(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于Google来说,亦需要为投资者和股东交上一份满意的财务报表(在过去2年中,Google的财务报表堪称完美),不过,Google更珍视公正、客观、诚信的行为原则,以用户为核心对象,而非华尔街的投资者们。

Google搜索服务核心观念:搜索结果公正性不容妥协。

Google中国将坚持Google的一贯原则,以搜索结果精确性以及服务的高效性获得中国用户的信赖,也许在其他人看来,Google的信念和原则在中国纷争的网络竞争中过于理想化,但是,Google中国亦相信,信念和效率将创造成功。

Google中国已经开始通过Google Camp等活动将Google的公司理念--“让信息世界更美好”传播到中国的用户群中,上海复旦、交大已经建立Google Camp核心团队,在中国未来的“建筑师”队伍中分享Google的经验和理念。

5.结语

对 于Google中国来说,2006年下至2007年上半年将是其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微软Vista+Live.com战略在中国同步施行,百度、腾讯等中 国本土网络企业迅速崛起和发展,如何能够在这种“内忧外患”情况中及时获得本土市场切入点,完成初步发展战略计划,将对开复领导的Google中国带来极 大挑战。

我们对Google中国拭目以待。

6.附录:Google中国六位领军人物简介

朱会灿--Google资历最深的中国员工,中国工程研究院技术负责人

工作经历:
–2005年,成为首批被特别派到中国的Google(谷歌)工程师,任职于Google(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技术负责人
–2004年,组建中日韩文搜索队伍,负责这几种语言的产品开发和搜索优化技术
–2000年加入Google(谷歌),参与了Google(谷歌)多种重要产品的研发,包括Google(谷歌)大规模爬行及索引系统
20%时间自己独立开发了Google (谷歌)图像搜索服务

教育背景
–加州大学Santa Barbara 分校计算机系博士
–中科院应用数学所硕士

刘骏--2006年2月加入Google,六月举家归国

工作经历
–2006 年2月,加盟Google(谷歌) ,6月举家回国
–1995年加入微软美国总部,任总监,软件开发经理等高级职务
–领导研发了用于Windows 的自然语界面平台
–倡导并主持研发用于Windows, Office 和MSN 的自然语处理平台
–Windows CE 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
–参与了微软电视软件平台的开发工作
参与了早期Windows NT 操作系统核心技术的开发工作
–1993年加入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
–参与了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工作

教育背景
–美国斯蒂文思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硕士
–上海复旦大学电子工程学士

简立峰--中文搜索第一人

工作经历:
–2006年初,加入Google(谷歌),组建台湾研究所
–2005年人类语言技术大会执行主席
–1995年,第一个在SIGIR上发表了中文搜索的论文,并由此获得SIGIR奖项
•曾经在国际上发表过100多篇关于中文信息处理的论文
–1995年与他人共同创立了亚洲信息检索会议,以及2000年《ACM 亚洲语言信息处理期刊》
–1993年,台湾中央研究院信息科学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担任副所长,同时任台湾大学、台湾交通大学教授
•教育背景:
–台湾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
张智威

工作经历
–1985年-1994年,先后在AMAT, DEC和Sun Micro Microsystems任职,直至首席工程师
–1999年-2006年,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
–1999年-2006年,惠普, NEC和英特尔公司研究顾问
–2000年-2006年,VIMA和Proxime公司首席技术官
–2005年7月,加入Google(谷歌)中国,举家回国

教育背景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IEOR硕士学位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

周杰

工作经历
–2005-2006年
–创立了谷歌支付风险控制团队,并领导建立了谷歌风险评估体系,应用于Google广告系统和网上支付系统(Checkout)
–2002-2005年
–Google广告早期工程师团队员工之一,参与大部分广告系统开发工作

教育背景
–耶鲁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

邸烁

工作经历
–2006.2 加入Google
•7月,举家回国
–2004.10 ~ 2006.1 InnoPathSoftware
•负责手机设备管理软件的产品研发工作
–2001.2 ~ 2004.9 OpenwaveSystem
•负责手机Web浏览器(已全球装机十亿部)
–2000.7 ~ 2001.1 Lernout & Hauspie
•从事嵌入式语音识别方面的研究工作
–1999.1 ~ 2000.6 微软亚洲研究院
•一年时间开发出微软第一个汉语语音识别系统并使之产品化(IBM用了十年)

教育背景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毕业

原文链接:人文IT站

欢迎来到同济大学Google Camp

我们的筹备工作正紧张有序的进行着,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在我们俱乐部的博客上上留言。